肌肉勞損勿亂用止痛藥貼 醫生:劑量高會致皮膚潰爛
發布時間: 2017/09/28 13:4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0
不少人因肩頸痠痛、肌肉勞損,常自行購買止痛藥貼使用,但有醫生提醒,含消炎止痛藥成分的止痛貼,吸收過量會影響心臟、胃部,嚴重更可致腎衰竭。部分止痛貼不受監管,可隨時在藥房購買,但成分的含量差異很大,個別止痛貼劑量較一般高出7至10倍,或令患者皮膚潰爛。
港人近年熱衷跑步、遠足等運動,易扭傷或肌肉勞損,不少人會使用止痛藥貼紓緩。麻醉科專科醫生李而安指,市面上的止痛藥貼主要分5大類,最常見為含水楊酸和薄荷成分的藥貼,貼後患處有清涼感覺;第二種是溫感止痛貼,內含辣椒素;還有需醫生處方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貼、癌症病人使用的嗎啡止痛貼,和中藥止痛貼。
李建議,若出現急性肌肉關節紅腫,應使用含水楊酸和薄荷的止痛藥貼,帶清涼感,有助紓緩腫脹。至於含辣椒素的止痛貼,市面上大多為少於1%的低劑量,溫熱感能紓緩局部肌肉疼痛,尤其是慢性炎症痛及神經性疼痛。
含消炎止痛成分的止痛貼,須由醫生處方或在有藥劑師的藥房購買,透過抑制環氧合酶減低前列腺素產生,達到消炎止痛效果。
部分產品 易令皮膚潰爛
含水楊酸、薄荷成分和含辣椒素的止痛藥貼都不受監管,毋須醫生處方,李發現,其中一款在藥房購買的辣椒素止痛貼,含量高達8%,是同類產品的7至10倍,雖有研究顯示,此劑量能紓緩「生蛇」或糖尿導致的神經綫痛,但她指,因高劑量辣椒素的刺激性高,容易令病人皮膚潰爛。
李續指,止痛藥貼常見副作用包括皮膚敏感、出疹、痕癢和發炎。她強調,對止痛消炎藥、阿士匹靈過敏者,不可使用含消炎止痛成分的止痛貼,患有哮喘、心臟病或中風後的病人,不適當使用可引致心衰竭、肺衰竭、氣管腫脹、胃潰瘍;而腎病患更要留意,若長期使用有機會導致腎衰竭。
【延伸閱讀】「無睡意」藥物的秘密 點解止痛藥含咖啡因?
【延伸閱讀】止痛藥傷胃?藥劑師拆解服藥疑惑
全文刊於《晴報》
《晴報》facebook